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達人收藏奇石六十年 足跡踏遍五大洲

 螢光石.隕石.礦石.藍寶石.收藏家.紫水晶.黃水晶.矽心礦

 之前我們為您報導過多位台灣奇石專家,有一位足跡踏遍五大洲,124個國家的收藏家陳仁德,收集了各種奇石、價值非凡的礦石、還有非常漂亮的螢光石,透過鏡頭帶大家一起去看看。

來自外太空的隕石、價值不菲、巨大的藍寶石,還有要透過紫外線來觀看的螢光石,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
                                  
                                         點圖看影片↓
http://ap.ntdtv.com/b5/20141014/video/134193.html

 聲音來源 工作人員 周秀芬:「金色,這顆是金色,這個就是矽心礦,剛才我們講過的矽心礦。」

這些礦石都是嘉義市民陳仁德六十年來,足跡踏遍五大洲,124個國家收藏來的奇石寶礦,其中他最得意的收藏,就是這塊「北投石」。

收藏家 陳仁德:「用我們台灣的地名去取名,世界公認的礦石,只有這一顆而已,叫做北投石。」

這顆來自長白山岩漿形成的浮石也非常特別,紫水晶、黃水晶,還有數不清的寶石,在陳仁德收藏的眾多奇石裡,都只是一小部分。

收藏家 陳仁德:「所以有一句話在說,開寶石礦的人一夜致富,開了裡面大塊又美麗,價值連城。」

已經八十歲陳仁德,不是以販售礦石為業,他說,只想完成小時候的志願,希望有一個展場,讓民眾能夠認識和欣賞礦石之美。

  http://ap.ntdtv.com/b5/20141014/video/134193.html







在後壁土溝「尋光」 發掘農村的美麗

 土溝社區.尋光.志工.藝術團隊.藝術農村.台南

年輕人返鄉美化社區,帶您看到,藝術大學學生的張龍吉,和同學以志工身份進駐台南後壁土溝社區,美化居民提供的舊房舍,並把建物取名「尋光」。帶您去看看。

昏暗裡現著紅光,看不出什麼樣的作品,馬上燈光變金黃,接著映入眼簾的,是一座舊的稻米乾燥機,這是台南土溝藝術團隊的最新作品--「尋光」。

                                        點圖看影片↓  
http://ap.ntdtv.com/b5/20141015/video/134266.html

遊客:「從沒有到有,漸漸你會看到空間的結構,包含說以前房子我們現在很少看到了,感受很深。」

村民 張先生:「本來是豬舍,快塌了,給他們使用、利用的空間,整修後大家看了很滿意。」

村民張先生提供土地,豬舍搖身一變,成為新景點。藝術團隊把藝術帶入社區,把淳樸的農村變成處處驚艷的藝術農村。

土溝營造協會理事長 吳冠霖:
「限地創作的工班,我率領一些團隊來做,把豬舍改造,拆下來再把它增高,用木造的結構,把四十年前的瓦弄上去,這種工法現在沒有人在做,現在不是蓋鐵屋,就是蓋RC,所以讓這些大學生來幫忙、參與,這是非常好的活動。」

主持人張龍吉從藝術大學學生時代,就投入志工行列,來到土溝,不但定居下來,還把藝術的元素與同好一起帶進社區。

土溝社區藝術團隊 張龍吉:
「社區裏面有俗語,(人腳底有肥),就是人願意來的地方,這地方就是會繁榮,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社區的人情味,這個我覺得跟市區不一樣的地方 ,所以留在土溝,我覺得在土溝給人家最深刻的,除了有農村的感覺之外,就是人情味的部份。」

十幾年來,持續有新的藝術工作者進駐,土溝隨時隨地都在改變,他們把限地創作當做行動的展演場,不斷加入新的創意和元素。

 http://ap.ntdtv.com/b5/20141015/video/134266.html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2014全國農機展 輕巧機種小農最愛

 2014全國農機展.雲林.農業機械.曳引機.機械化.設計研發.農作機具.虎尾.資材展.農藥.肥料.科技農業.

第9屆全國農業機械展週末在雲林盛大登場,今年參展攤位多達600個,由於台灣農業人力結構的變更,農業機械的設計開始導向輕巧、多功能化,甚至還有家用型機械,讓未來農業機械的銷售市場有機會擴展至民生領域。

                                     點圖看影片↓
http://ap.ntdtv.com/b5/20141020/video/134505.html?

龐大的曳引機,吸引農友上去乘坐體驗;另一邊展示的是單手即可舉起、拆卸方便的多功能農作機具,一機可以符合多種功能需求;全國農業機械展連續9年在雲林舉辦, 被喻為農業界的資訊展,吸引許多參觀人潮。

民眾 張先生:「覺得台灣的農業一直在沒落,正在消失之中,要機械化我是覺得比較好的方法。」

農機具廠商 林秋貴:「這台機器可以做鬆土、中耕、除草,或水泥的攪拌,有機肥的攪拌,這些功能全部都具備了。」

還有利用魚菜共生的循環原理,設計而成的微型生態系統,適合住在都會區的民眾 體驗魚耕的田園樂趣。農機展內容五花八門,設計研發的方向,越來越貼近有機小農精緻微量生產的需求。

雲林縣農業處處長 張世忠:「台灣農業的人力結構漸漸地老化,在人力不足的狀態之下,導入機械化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尋找出最適合自己節省人力,然後能夠提高效率的一個農業機械,這是辦這次農機展的最主要目地。」

還有家用型的糙米去皮機,大型農機精巧化,也讓未來農業機械的銷售市場更具潛力。

http://ap.ntdtv.com/b5/20141020/video/134505.html?






2014全國農機暨資材展18日起虎尾展出

邁入第9年的「2014全國農業機械暨資材展」將於18日起連續3天在虎尾高鐵特定區登場,展示的內容除有各式的農機新機種、生物性及安全性農藥、肥料新 產品的資材,以及優質農特產品展,今年更安排農機動態展示區,提供參展廠商展出新研發農機及專業農機,參展廠商近250家,攤位數達600攤,更有日本、 中國、韓國及泰國等國外廠商遠來參展。

 

 16日記者會,廠商展出利用插秧機改裝的流動式施肥桶除了省力又可施撒雞糞肥,及新式的農藥噴灑機,改善了噴灑農藥時,農藥瀰漫的問題,相當引人注目。還有可幫助農機設備減少摩擦力,提升農機使用效率,耐高壓、高溫又節省燃油的太空梭金屬油膜也將在這次展出。
 

今年新型農機除各次專業農機具的展示,更推出智慧農機,包括青花菜分切機、太陽能人型驅鳥器、倒車監視系統、感測器和自動化控制系統,相當有看頭。

 

農業處表示,縣府一直努力推動科技農業,希望透過展示活動,帶動傳統農業走向科技農業,期待現代化的經營模式,能吸引農村青年回流從事農業。三天的展出期間,參展廠商將提供農民優惠價格,展出其間還安排藝文表演與勁歌熱舞,還有薑母鴨、桶子雞、羅宋牛腩湯---等美食免費品嚐、好看、好吃又好玩!歡迎全國民眾蒞臨參展。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10/16/n4273862.htm


1人演27角色 受刑人布袋戲展才華

 雲林國際偶戲節.掌中劇團.餿水油.劇團.街頭藝人.公演.雲林縣文化處.錄取

雲林國際偶戲節這次有一個很特別的表演團體,雲二監「傳統技藝訓練班」掌中劇團。他們的成員都是受刑人,這是他們第一次走出鐵窗演出,尤其是口白,透過培訓1人可以飾演27個角色,非常厲害。

雲二監掌中戲團 演出:(現場音)
「亂吃東西,可能有吃到這次的餿水油,兼這次的飼料油的樣子,生了重病。」

關公的赤兔馬吃了問題油,導致住院無法出任務。雲二監掌中劇團,在雲林國際偶戲節的演出,內容結合時事,生動有趣,觀眾看的津津有味。團員都是監獄受刑人,可以1人扮演27個角色的口白,是技術性很高的演出。

                                       點圖看影片↓
http://ap.ntdtv.com/b5/20141015/video/134267.html

 雲二監掌中戲團 演出學員:
「口白方面比較困難,因為要變很多聲音。」
「一日思念一日深,可比孤雁宿山林」
「布袋戲口白」

雲二監掌中戲團指導老師 茆國聰:
「第一個月在學講,(學員)會說我很難受,我說難過也要忍耐,要是不忍耐,我會叫你們重頭來。」

雲二「傳統技藝訓練班」,對偶戲、醒獅、戰鼓都有精湛的演出,配合矯正機關的培訓課程,有四位學員已經考取 街頭藝人證照,並且在訓練過程中感覺自己心境變化。

雲二監掌中戲團 演出學員:
「會管理自己情緒上的,比較不會那麼衝動,因為畢竟是團體嘛。」

雲林縣文化處處長 劉詮芝:
「街頭藝人的徵選活動,我們邀請評審委員,直接進入到監獄裡面,去看他們的各種項目的街頭藝人活動,事實上那一次的錄取率非常高,差不多有五成的錄取率。」

依照口白操動掌中戲偶,後台學員個個神情專注。這是雲二監首次赴外公演,現場有警力戒護,學員一起以行動,展現重新走向正途的決心。




 2014雲林國際偶戲節正式登場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10/5/n4264946.htm

 



學運感召 雲林政治素人投入基層選舉

 九合一選舉.雲林.太陽花學運.公民記者.基層選戰.網友

 雲林縣今年的九合一選舉,出現了幾位沒有參選經驗的政治素人,有些人是受到台灣太陽花學運的感召,投入了這次基層選戰。他們當中有博生生、建築碩士的高學歷,也有深入人群的公民記者,雖然沒有雄厚的財力人力支援,仍然選擇將政治的關心,投入實際行動去參與。
                               
                                               點圖看影片↓
http://ap.ntdtv.com/news/20141020/video/134493.html?

 操作智慧手機的掃瞄功能,中文系博士生張凱特,在路邊就教起村民如何使用QR Code。同樣關心教育的建築碩士林政亨,曾經留學英國、日本,名片翻轉過來還可以教日文50音。這次的九合一選舉,雲林縣也有幾位政治素人參選,除了高學歷,就只有理想與熱忱可以拿出來比較。

雲林縣村長參選人 張凱特:
「學運的事件發生之後,對我有一些影響,我覺得我不應該再停留在思想上或念頭上說覺得要社區變好,我覺得我現在應該是開始行動,用行動參選村長這件事情來改變五華村的未來。」

雲林縣議員參選人 林政亨:
「雲林縣我覺得,年輕人願意從政的人比較少,然後這一塊,其實雲林很多人才,可是都在外地工作, 雲林跟六都的城鄉差距很大,教育資源也落差很大,所以我想要利用自己的專業去補足這些,盡量把差距縮小。」

公民記者劉美蘭也是基層參選的政治素人之一,為了讓自己有更多的資源去幫助在地民眾,在沒有財力人力的後援,靠著眾多網友的熱情支持,毅然投入這場選戰。

雲林縣鎮民代表參選人 劉美蘭:
「桌子椅子這些全部都是靠網友幫我募集到,所以我就省了很多,其實選擇沒有大家所想的花那麼多錢,就是要靠自己的想法去想,去創意去思考。」

騎著腳踏車去拜票,沒有華麗的競選辦公室,沒有走路工,讓選舉回歸到政見的評比,這些素人打的是沒有銀彈的選戰,將政治熱忱付諸行動。


http://ap.ntdtv.com/news/20141020/video/134493.html?



優雅擺盤 台灣剉冰西式吃法

剉冰.蜜番茄.西餐.添加物.色素.冰果店.天然食材.下午茶

台灣有許多種型態的冰品店,雲林縣斗六有一家冰店打破傳統剉冰吃法,把餡料用小容器分裝,還講究配色,就像吃西餐的方式一樣。

芋頭,紅豆,紫米,雪連子,還有紅澄澄的蜜番茄,多款令人垂涎的新鮮餡料,被裝在色彩明亮的小容器中,再一起放在潔白的餐盤上,像極了西餐料理擺盤。等到像小山一樣的刨冰端出來,就可以開動了。

                                       點圖看影片↓
http://www.ap.ntdtv.com/news/20141014/video/134190.html

 顧客 陳先生:「完全西餐的吃法,像下午茶的感覺。」

顧客 王小姐:「因為他這邊食材都很天然,所以想說帶小朋友來吃,我也比較放心一點。」

業者 羅仙龍:「我們每樣產品都是分開的,所以原則上你都吃的到原味,相對的你們吃的到原味情況下,你們就會知道這個配料是不是當天現煮的。」

老闆的創舉,讓台式剉冰,西式吃法;傳承了家族原物料進口業的老闆,經營冰果店,把冰與料分開,不怕顧客檢驗,他說,他們的餡料不摻色素、化學添加物,包括南瓜、燕麥、山藥等各種天然食材,都是自己熬煮。

業者 羅仙龍:「你現在去推廣那些添加物,將來你的小孩一定會吃到那些添加物,相對的,今天我如果不能以身作則情況下,以後小孩子會接觸那個 (添加物),因果報應。」

淋上糖水的冰品,可以多次續杯;除了精緻擺盤,整個店內裝潢也充滿巧思。在美日式冰品大舉攻台之際,台式冰品也打出自己的口碑。

http://www.ap.ntdtv.com/news/20141014/video/134190.html








花生殼化身隔熱物 農民DIY創意展巧思

 花生.小黃瓜.農作物.植物.隔熱.綠肥.四湖.農民

今年破紀錄的高溫,對於農作物帶來不少傷害,雲林四湖鄉民林輔賢,發揮巧思,將花生殼當做農地的隔熱物來使用,意外獲得不錯效果。

今年夏天直至九月的高溫紀錄,讓農民林輔賢傷透腦筋,試了許多方法,終於發現,將廢棄的花生殼舖倒在田梗上,不僅兼具保溼還能隔熱,高溫一點都沒有影響到他的農地,小黃瓜依然翠綠的成長,而且收成之後,花生殼還能直接當綠肥。

                                             點圖看影片↓
http://program.ap.ntdtv.com/news/20141013/video/134134.html?

 雲林四湖鄉農民 林輔賢:
「因為今年天氣太熱了,植物它也會怕熱,太熱它一樣承受不了,我用這個的話,用這個花生殼的動作下去的話,我意外發現小黃瓜長得很好。」

除了改善土壤高溫之外,網帳之間的間隙,可以隨時依農作物生長狀況來改變間距,讓施肥更方便。平時就喜歡動腦改善農務的林輔賢,還發揮巧思製做能省力又可重覆使用的網帳,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能輕易收拉。

雲林四湖鄉農民 林輔賢:
「我這個網子這樣子做,是要考慮方便性,然後節省人力,要能在做的時候不會那麼累,我就思考,如何像那個窗簾似的這樣子,用拉的,省時快速又方便。」

林輔賢的獨創農法,雖然一開始被其他農友取笑,但是成功之後他並不藏私,還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來切磋討論,大方的分享他的經驗,讓務農更為輕鬆有趣。

http://program.ap.ntdtv.com/news/20141013/video/134134.html?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少子化衝擊 大專院校招募國際學生

 國際學生.五星級宿舍.聯合國.國際觀.中文.衛浴.

台灣正面臨少子化問題,許多大專院校積極招募國際學生。有學校還推出五星級宿舍,吸引至少500位國際生入學,也讓學校就像小型聯合國一樣。

                                     點圖看影片↓
http://program.ap.ntdtv.com/news/20141008/video/133871.html?

同學們在交誼廳自由入座,有的在教攝影,也有一起討論功課的,也可以坐在大樹下一起用餐,他們來自不同國家,這裡是雲林某科大營造出的國際氛圍。

僑生:「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我是唸美造系,然後平時我們上課都會中文來做我們的媒介語,就是來溝通。」

僑生 何同學:「我們的學費(台灣)非常低,因為我們在馬來西亞讀大學,就算是有補助也滿貴的,這邊治安非常好,而且這裡的人非常熱情,超級好。」

500位外籍生,分別來自馬來西亞、日本等11個國家,校方今年特別蓋了高達11層樓的新宿舍,4人一間,兩套乾濕分離的衛浴,使用空間有14坪大,多元的生活環境,要讓學生更有國際觀。

公共事務中心主任 徐瑞芳:「有這麼多的國際學生在這裡交流,潛移默化當中,他們就有非常好的國際視野,從九月份開始入住學生,整個學校的氛圍,就是有慢慢的,學生也自我期許,我們是有國際觀,我們要有一個國際觀。」

為了減少少子化問題的衝擊,多間大專院校無不卯足了勁,打造美麗校園、五星級宿舍,開出優渥條件,希望能吸引更多的海外學生前來就讀。

 http://program.ap.ntdtv.com/news/20141008/video/133871.html?








後壁土溝社區 打造「村是美術館」

 幾米公仔.保麗龍.保特瓶.飛魚.台南大學.土溝社區

 台南後壁的土溝社區,以藝術融入傳統農村,當地有吸睛的「幾米公仔」和漂流木小羊,許多年輕人,用天馬行空的創意,將全村打造為美術館。

用簡單的元素,像是樹葉、保麗龍還有保特瓶,串成飛魚的形狀,把它複製貼上,搭配水紋燈光,整個空間的立體感就出來了,感覺好像有很多飛魚在飛,還有最受矚目的幾米繪本大公仔。
                                       點圖看影片↓  
http://www.ap.ntdtv.com/news/20141007/video/133790.html?

 台南大學 鍾同學:

「我覺得非常創新,然後它運用他們的創作在鄉村裏面,充滿一種融合的感覺這樣子,對我來說是非常新奇的,因為我們在一般鄉村看不到的這樣的情景。」

這是台南土溝社區「村是美術館」最新巨作,一開幕就吸引許多遊客到來,室內有許多立體大輸圖,還有用廢棄電扇製作的木偶,室外藝術牆也有年輕志工即席創作,雖然是小農村,但充滿活力。

藝術團隊執行長 魏婉如:「為了增加美術館的豐富性,然後希望在這裏面探討一些在地經營的問題,所以這個決定將這個園區做一些改造,其實今年花費半年時間,來去做裏面的整 建,可是真正快速完成,是在暑假的時候,我們大概有將近一百位青年志工輪番接力進來,一起做一些藝術改造行動。」

讓原本荒廢的廠房變成藝術展間,成為優雅的休閒音樂廣場,創意令人驚豔,藝術團隊再一次讓遊客折服。

 http://www.ap.ntdtv.com/news/20141007/video/133790.html?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台南好米嘉年華 稻米彩繪超吸睛

嘉年華.安平古堡.米飯.後壁農會.彩繪稻田.稻草藝術作品.創意料理.台南好米

「2014台南好米嘉年華」登場,由後壁、六甲、柳營、新營等4區合辦單位,帶您感受一下,台南最溫暖純樸的農村風情。

面積達1.4公頃,用紫、綠、黃、白4色稻米呈現安平古堡,與孩童歡喜吃米飯的童趣畫面,這是今年台南「好米嘉年華會」的活動壓軸之一。

                                    點圖看影片↓ 
http://ap.ntdtv.com/b5/20141007/video/133780.html

 小朋友:
「很壯觀,很漂亮。」

遊客 邱先生:
「今年圖案看起來是滿活潑滿生動 。」

從後壁農會4樓窗外觀景,可以欣賞彩繪稻田,也可以欣賞學生的各種稻草藝術作品。這套稻草藝術服飾,讓人耳目一新。

導覽員 許同學:
「用麥子一根一根黏起來,還有像我們這個是請多媒科的,幫我們製作一個像罩子,上面再舖一些稻穗,讓我們配合這次的主題。」

參展高中 李老師:
「他們用稻草、稻桿、稻的一些元素去設計出衣服出來。」

除了在後壁區的活動,10到12日還將分別在新營、柳營、六甲區接力主場秀,讓民眾體驗台南好米的創意料理,更能親自體驗特色DIY的樂趣。


http://ap.ntdtv.com/b5/20141007/video/133780.html







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平地造林創商機 白千層提煉精油手工皂

 白千層樹.口湖.精油.手工皂.精油皂.六輕.林務局.傳統有機.口湖鄉蔬菜產銷班.東北季風雲林


雲林口湖鄉平地造林,栽種白千層樹,農民劉東騰一家人用心研究,把修剪下來的枝葉,廢物利用,研製成精油及手工皂等系列天然產品,為林地帶來新商機 。

雖然入秋了,但白千層樹的葉子依舊綠油油,一大片的樹林,不僅很好照顧,還可以提煉出精油。
                                            點圖看影片↓
http://program.ap.ntdtv.com/news/20140929/video/133292.html?

 農民 劉東騰:「因為它受東北季風,每到九月九降風的時候都被摧殘,所以它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會把它最精華的留給下一代。我敢說句話,我的是最純的精油。」

平地造林創造另類商機,雲林縣口湖鄉蔬菜產銷班劉東騰,利用平地造林的白千層樹枝葉,推出純精油、精油皂等等高經濟效益產品。

農民 劉掍山:「六輕補助一百二十萬,林務局補助二百四十萬,一公頃補助三百六十萬,(有比種菜好嗎),我們沿海種菜很困難。」

農民 劉東騰:「因為瓦斯氣體固定壓力,但是我們用柴火,用風管來送風,可以控制火候,材是撿來的,省材料。」

雜草用人工拔除,兄弟倆撿拾漂流木當柴火,堅持用傳統有機方式淬取品質好的精油,現在只待行銷管道的突破,就能成功開創平地造林的,新商業模式。

 http://program.ap.ntdtv.com/news/20140929/video/133292.html?





白千層提煉精油 平地造林的另類經濟

平地造林也可以創造另類商機,雲林縣口湖鄉蔬菜產銷班第七班班員劉東騰,利用平地造林的上千棵白千層樹的枝葉提煉精油,推出純精油、精油皂等高經濟 效益產品,讓口湖貧地化身經濟林,種樹除了領政府及六輕的補助,還多了一項收入。18日舉行成果展,縣長蘇治芬也前往推廣,鼓勵國人多購買農民生產的在地 精油。


縣長蘇治芬(左二)與農民手持精油加工品!

劉東騰表示,口湖土地貧瘠,他種過很多菜,但都賺不到錢,碰到颱風更血本無歸,白千層樹不怕風不怕水,好照顧枝葉剪下來還可以提煉精油,以小瓶裝10cc的精油每瓶450元計算,一1000cc的精油,可賣到4萬5千元,如果有好的通路,將是農民一項有利的收入。


縣長蘇治芬(左)與農民劉東騰手持精油加工的手工皂!

縣 長蘇治芬表示,雲林沿海土地因為鹽化,無法種植一般作物,參與2600公頃造林計畫的農民,在20年造林期間可領取林務局及六輕補助款370萬元。因此短 短兩年內造林面積達1,104公頃,農委會為了活化農地,停止平地造林政策,讓本縣推動的減碳造林計畫,也跟著停。希望政府能針對沿海貧瘠土地補助造林, 增加農民的收入。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9/19/n42521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