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錦鯉場被蘇迪勒掀頂 損失3000萬

錦鯉.蘇迪勒風災.雲林崙背.錦鯉女王.氧氣.雲林

蘇迪勒颱風肆虐,雲林一家錦鯉場,屋頂上被狂風掀翻,管線跟著被扯斷,兩萬多隻錦鯉因此而缺氧死亡。損失近3千萬元。

望著池內奄奄一息的錦鯉,有不滿週歲的、養幾十年的,工作人員忙著打撈,多達兩萬隻的錦鯉,沒能躲過蘇迪勒風災。

                                                     點圖看影片 ↓  

錦鯉養殖場負責人鍾瑩瑩:「颱風因為風力太大,我們跟屋頂整個被掀掉,我們有很多電線 還有送氣管線,都是跟屋頂綁在一起的,當它把管線電線被扯走以後,我們場內裡面當然就是,送電系統 送氣系統就被中斷,第一個是因為沒有電 沒有氧氣的關係,有缺氧的問題,另外就是說,整個設備,屋頂被掀走,連帶牆都拉倒,這些掉下來的屋瓦、玻璃、木頭,全部都砸在魚身上,所以很多魚其實也是因為這樣死掉的。」

位在雲林崙背的這家知名錦鯉養殖場,佔地約3公頃,飼養十多萬隻錦鯉,除供應國內外業者,也屢屢在國際錦鯉競賽中獲獎,在業界被稱為錦鯉女王的鍾瑩瑩,面對風災造成損失約三千萬,仍然樂觀以對。

錦鯉養殖場負責人鍾瑩瑩:「受傷跌倒,這是人生之路必經的過程,也不是我們一個這樣子,很多人都是比、甚至比我們辛苦的人多的是,譬如說像我們這一區到現在,台電的送電都沒辦法恢復,那其實在我們來講 我們都覺得,這些工作人員也都很辛苦,大風大雨要去搶救電源。」

硬體設備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恢復,鍾瑩瑩表示,後續訂單會先暫停。錦鯉品種復育需時間,而且魚事業無法投保,資金缺口的部份,她希望政府能提供低利率貸款補助,重振錦鯉王國。



錦鯉場被蘇迪勒掀頂 損失3000萬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北港藝師精湛作品 工藝坊接力展出

北港.香包藝師.駿馬圖.導覽員.文史團體.工藝家.剪黏大師

雲林有名的北港甕牆,不只是老街屋,現在更增添藝術氣息。新設置的北港工藝坊,持續展出在地工藝家的作品。目前正值香包藝師吳昭惠,以及剪黏大師許哲彥作品展覽期間,透過鏡頭,帶大家前去欣賞。

                                              點圖看影片 ↓

「人物帶騎」、「吳國太」、還有「駿馬圖」,有的色澤樸實無華、有的亮麗吸睛,但看得出工序繁複,技巧難度高,這些都是雲林剪黏大師許哲彥的作品。

另一個場館,展出的則是,北港香包工藝師吳昭惠老師的作品。有代表福氣的貓頭鷹、好事成雙的一對佳偶、十二生肖等,累積五十幾年經驗,設計出的亮麗作品。

導覽員:

「這個比較特殊啦,現在幾乎年輕不喜歡學這種工藝,這種工藝覺得也不是長久的工作,所以他慢慢傳承給下一代留下這個。」

工藝坊設置在共和街的百年老厝,北港甕牆所在地,展出內容都是北港工藝家的作品,一年多來共舉辦十一個場次。

居民:

「北港工藝坊,有邀請很多傳統藝師來展覽,我發覺說原來北港有這麼多藝師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很精緻,手工都很細。」

館長 蔡享能:

「在我們經營之下,因為我們對這些工藝老師都非常尊重,也非常了解。」

「結合這些工藝老師跟文史團體,讓他們有一個地方可以展覽,像北港地區大概要三年才輪得完。」

館內展出精彩,巷弄轉彎處也有讓人驚艷的手作品。不僅保留在地藝師作品,更讓民眾看見,俯拾可得的生活之美。



北港藝師精湛作品 工藝坊接力展出





北港廟前柑仔店 復古文創充滿趣味

柑仔店.朝天宮.文創商品.泡麵.麻油.北港.宗教.復古風

雲林北港的朝天宮商圈,有一家非常特別的柑仔店,老闆蔡先生設計了許多的文創商品,有模仿老字號泡麵包裝的面紙,還有許多融入當地宗教元素的產品,不但充滿趣味,而且充滿濃濃的復古風。

                                            點圖看影片 ↓

一碗一碗的泡麵包裝,看起來覺得很熟悉,其實裡面裝的是面紙,只是包裝實在太像老牌泡麵,這些藥包跟西藥包裝,其實裡面裝的是糖果,還有許多五六O年代的童玩,全都在這家柑仔店裡出現。

柑仔店主人 蔡享潤:「想說在北港開不一樣的,因為北港畢竟是麻油、大餅為主,應該可以不一樣的產品,讓遊客來這邊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不一樣的文化素質在裡面。」

這是北港媽祖廟前商圈特色店之一,店家主人蔡先生原本在台中開設印刷業,在十二年前返鄉後,想透過懷舊柑仔店的意象,融入古笨港文化,讓遊客獲得趣味,又能了解當地文化,因此開發了許多文創商品。

遊客:「我覺得這泡麵很有創意,而且很特別,然後做的很像,很像泡麵。」

遊客 侯小姐:「懷念啊,懷古哦。」

柑仔店主人 蔡享潤:「我就看到有一個遊客來北港拜拜,然後剛好他在吃泡麵,吃到滿身汗,我想說麵、麵、面紙,又可以吃泡麵,我就想到裡面可以裝面紙,用泡麵的意像,設計出來的這個白骨雞面紙,各大廠牌kuso面紙我都有設計。」

除了老字號商品之外,還有北港當地的民俗特色,也都成了文創商品的設計元素。

柑仔店主人 蔡享潤:「因為北港是媽祖廟、還有那個五路財神爺,所以在宗教氣氛上比較特殊一點,所以說我們在設計一些文創商品,會有一些宗教文創的東西,像我們有設計台灣符咒的書籤。」

蔡先生表示所有文創商品,都是他從生活的體驗中,所創造出來,希望能與遊客分享,一起懷念那個年代的,那些事。



北港廟前柑仔店 復古文創充滿趣味




兒童彩繪師 打造自己的夢想餐廳

餐廳.紙黏土.麵包花.彩繪.素描.賞心悅目.椒麻雞.咖哩豬排飯.菜單

彩繪創作越來越流行,兒童彩繪師梁玉芳,他為了讓畫室小朋友的家長們在等待孩子上課期間,不要餓肚子,特別在一樓開設餐廳,提供自己的創意餐點,一年多來好評不斷。

窗戶邊、大門旁、牆壁上,琳璃滿目的作品,色彩鮮艷、可愛指數破表,讓人忍不住拍下來,留作紀念。

                                                       點圖看影片 ↓

畫室小朋友:「我覺得很可愛,裝潢很夢幻,老師做的洋娃娃,還有那個都很漂亮。」

工作坊主人梁玉芳,從原本的兒童彩繪師,接著學了紙黏土、麵包花、木器工藝等等,對研究食譜更有興趣,索性在一樓開了餐廳,提供畫室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們,利用等待時間用餐。

學生家長:「我們小朋友每次來,一定會點咖哩豬排飯,我們很喜歡這個餐點,老師做的菜,鹹甜適中,非常恰到好處。」

餐廳主人 梁玉芳:「當初會覺得說,只有在創作部份黏土、彩繪啊,好像缺乏某些東西,後來我們把一樓運用在餐點的部份,就是覺得說,讓家長把小朋友送過來的時間,他可以消磨一下,就是他可以來用餐之類,小朋友在二樓上課都很開心。」

梁老師精心研發的菜單,包括日式咖哩豬排飯,還有這道家長極力推薦的椒麻雞,每一道菜的擺盤,都讓人看了覺得賞心悅目,整個餐廳的裝潢及作品,也都是她親手做的,作品種類非常多樣。

餐廳主人 梁玉芳:「畫素描的時候會遇到瓶頸,有時候小孩會想要學某些另外的東西,就是新奇的東西,所以我後來我們又再教黏土部份、兒童黏塑部份,兒童黏塑,我覺得它可以運用到很多東西上面,像木器彩繪的部份運用的到,這家餐廳我們在做的時候,所有布置都是我們自己布置的。」

喜歡學習新奇事物的梁老師,不定期會回北部進修,也希望能不斷突破,相信下回再到餐廳裏,您可能會看到的就是不同的裝飾作品了。



兒童彩繪師 打造自己的夢想餐廳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805/video/153732.html?





製餅舖村長 化身素人裝置藝術家

鵝群.雲林二崙.村長.樹雕.裝置藝術.製餅師.栩栩如生

一個30幾年製餅經驗的製餅師,為了讓自己生活的村子更美,改行選村長。順利當選後,這名村長從種樹到樹雕,打造出多種在地特色的裝置藝術,帶您去看他的故事。

用力趕著鵝群,有的伸長脖子、有的張開大嘴巴 ,有的只是東張西望,連這盤小鴨和鴨蛋,西瓜和哈蜜瓜,都做的栩栩如生,這些都出自雲林二崙湳仔村村長廖世恭之手。

                                                  點圖看影片 ↓

村民 廖小姐:「做的很逼真,跟現實的小鴨子滿像的,也很可愛,然後顏色很鮮艷。」

湳仔村村長 廖世恭:「我從小在這邊成長,看西瓜哈蜜瓜,從小就看到大,常看常吃常摸,所以我們會想到這西瓜什麼形狀,所以用想就想出來,憑記憶就把這東西做出來

。」

看不出村長,其實本是製餅師,為了讓村子更美,出來競選村長,當選後,從種樹到樹雕,現在還成了裝置藝術達人,不過村長謙虛的說,還有進步空間。

湳仔村村長 廖世恭:「做沒那麼漂亮,較粗大,有一個村民來跟我講,來我家跟我說,你那個鵝頭做那麼大,如果剁一隻起來煮,全家都能來吃都夠,我就想說,那個頭太大,我就做小一點。」

從綁模型、自製紙漿、到抹平再彩繪,耗費12天,只為了讓湳仔村更添美麗與色彩,也讓人豎起大姆指,為村長的創意,按讚。



製餅舖村長 化身素人裝置藝術家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804/video/153655.html?





蜂蜜量少價漲 消費民眾留心產品真偽

蜂箱.蜂蜜.蜂農.蜂巢.龍眼.酵素.膠質.電磁波.百花齊放

夏天是蜂蜜需求的旺季,然而近幾年蜜蜂逐漸消失,產量減少,蜂蜜價格上漲,記者特地走訪蜂農,帶您實地了解蜂蜜產量減少的根本原因。

數不清的蜜蜂正爬在蜂箱上,蜂王正在尋找好位子,準備繁殖下一代,上方的蜂巢裏,布滿金黃色的蜂蜜,蜂農現場用小湯匙刮下新鮮蜂蜜,雖然蜂蜜市場需求量增加,不過今年的蜂農卻笑不出來。

                                                 點圖看影片 ↓

蜂農 蔡文能:「沒辦法全收,大概在往年收成的80%吧,大概少2成左右,今年百花蜜幾乎採不到,荔枝有採到,龍眼也採的不多。」

看天吃飯的蜂農,雨水多取不到蜜,乾旱也取不到蜜,只有在風和日麗,百花齊放的情況下,蜜蜂才會帶回粉跟蜜,因今年上半年雨水不調,加上近幾年蜜蜂數量銳減,所以蜂蜜產量大不如前。

蜂農 蔡文能:「蜜蜂大量死亡的原因,有些是氣候,有些是外在因素,藥物傷害,空氣的污染,電磁波的干擾,這些人為的因素影響到牠。」

蜂農表示因為產量少,而進口蜂蜜的關稅又加重,導致蜂蜜價格上漲。

蜂農 蔡文能:「因為產量少,產量少,所以今年價格上揚二成。」

蜂蜜產量減少,除了讓價格上揚,連帶也可能造成市面販售假蜂蜜問題,蜂農也示範分辨真假蜂蜜的技巧。

蜂農 蔡文能:「未搖晃之前,水跟蜜它不相容,我們簡單的搖晃一下,它會牽絲,開始變濁,牽絲它是膠質,變濁它是花粉還有酵素,它像麥芽糖然後打轉,混濁度開始增加,伸手它幾乎要不見。」

根據醫學研究,喝蜂蜜好處多,炎炎夏日如果民眾對蜂蜜需求量增加,購買時還得多靠自己把關,才能喝的健康。



蜂蜜量少價漲 消費民眾留心產品真偽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803/video/153593.html?




圖說故鄉事 延平老街時光繪本

馬哈.老街時光.巴洛克.繪畫.三合院.雲林西螺.吶喊.繪本.西螺老街.創作

雲林西螺女兒馬哈─廖美華,透過畫作及文字為老建築說故事,出版繪本《老街時光》,還有明信片、水壺等等,寫實畫風、活潑可愛的主角,用色鮮明,取材自家三合院創作主題出發,深受許多年輕人的喜愛,遠從台灣各地慕名而來。

                                               點圖看影片 ↓        

小女孩被大片西瓜田圍繞,臉上露出幸福的微笑,還有這幅巴洛克風格的老房子,這套繪本「老街時光」,榮獲雲林文化藝術獎美術類首獎,作著是西螺在地畫家─馬哈。

藝術家 馬哈:「這本書裏頭它有很寫實的部份,尤其是生活用品,跟他的場景,跟建築方面 ,我都會用很細的方式去畫它,很寫實。」

淡江中文系畢業後,馬哈從事文學與繪本創作,一年前她回到西螺延平老街開文創商店,雖然離鄉多年,兒時家鄉點滴,化為她的畫作題材,不管是明信片或水壺製品,都給人一種親切感。

遊客 周小姐:「就是如同我心裏,想要吶喊,就是想要抒發,一種心情,剛好有感動到我的心。」

遊客:「我覺得馬哈老師的創作,就很能直達人心,就看了會很有感觸,覺得好像跟自己有相契合。」

藝術家 馬哈:「我覺得我的題材,算是滿寬的,像三合院這一套,那時候我非常想要畫,自己以前農村生活,跟已經消失的三合院,所以那時候畫的題材完全是農村的。」

透過簡約生動的繪畫與情感深刻的文字,看似輕鬆的作品,記載著西螺老街深厚的歷史,打動讀者的心。



圖說故鄉事 延平老街時光繪本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30/video/153395.html?




糖廠宿舍喊救命 畫家辦展守護文化資產

虎尾厝沙龍.糖廠.雲林人文藝術關懷協會.畫展.日式宿舍.虎尾糖廠.鐵橋.老煙囪

一群藝術家組成「雲林人文藝術關懷協會」,接力開畫展和音樂會方式,守護虎尾糖廠文化資產;第一棒藝術家廖信彥,用畫筆紀錄對虎尾糖廠的觀察,正在虎尾厝沙龍舉辦「護宿守舍」畫展,希望能吸引更多人共同守護糖廠的文化資產。

                                              點圖看影片 ↓        

虎尾糖廠宿舍區接二連三發生火警,糖廠日式宿舍被燒毀了大部份,當地藝術家組成「雲林人文藝術關懷協會」,發起守護糖廠文化資產活動。

藝術家 林富源:「藝術家之所以挺身而出,出來捍衛虎尾糖廠,這是有指標性的意義。」

藝術家 廖信彥:「因為這邊幾乎所有,這雲林縣內寫生的人,畫畫或學畫畫寫生都在這邊,同心公園,這是我們充滿記憶的地方,這是最重要的元素,因為這個就是我生命的內涵。」

台糖唯一一間還在製糖的老煙囪、虎尾糖廠舊宿舍、三年前被水災沖掉的舊鐵橋、老街道、還有老樹群,都是雲林藝術家廖信彥,一年來在糖廠完成的畫作。

藝術家 廖信彥:「虎尾糖廠它以前在這邊,它有完整的文化生活圈,有和樂館,後來被改為中山堂,然後神社,後來就是被安慶國小納在裏面。」

藝術收藏家 王麗萍:「鐵橋本身是文化資產,那趕快提出一個修護的預算,所以這一幅就是已經編列預算,然後在做修護在做了,很有意思,所以我收的是這一幅。」

用畫作來寫糖廠日記,舉辦「護宿守舍」畫展只是開端,藝術家希望畫作能觸動大眾對故鄉的關心。



糖廠宿舍喊救命 畫家辦展守護文化資產 



獨創醬油冰 回甘滋味佳

醬油冰.雲林.仙草芋頭冰.冰淇淋.醬油工廠.薄鹽醬油.創意冰品

天氣炎熱,帶您去品嘗特別的冰品,雲林一家知名醬油工廠,與在地六十年老冰店合作,用雪泥冰的作法,研發出獨創的醬油冰。

                                                點圖看影片 ↓ 

芒果冰、還有仙草芋頭冰,看起來跟一般的冰品沒什麼兩樣,但他們特別的共同點,就是給一球黑色的「醬油冰」。

黃小姐:「天然回甘的滋味,沒有吃到一般的冰店,你會吃到甜甜、甜到想喝水的感覺,它沒有,它就是很好吃,你會一直很想再吃。」

光聽「醬油冰」這名字一定會讓人嚇一跳,這是雲林知名醬油工廠與冰店合作,用台灣契作的黑豆,釀製出來的薄鹽醬油,結合六十年冰店的經驗,做出的創意冰品。

鄭同學:「口感很好吃,(有醬油味嗎) 沒有耶,那個醬油的味道完全都沒有,很好吃。」

冰品研發者 黃筱雲:「就是醬油因為它偏鹹,然後冰品的話又是偏甜,因為它使用也是薄鹽醬油,主要是要強調醬油黑豆的香,就是這部份有很完整的把它呈現出來,醬油部份就是一點鹹而已。」

醬油工廠負責人 李如玉:「從我們研發成功到正式上市,經歷過三年,其他廠商幫我研發,但是他們做出來的冰,醬油味都被牛奶蓋掉了,因為他們都是用做冰淇淋的理念,遇到筱雲,所以捨棄冰淇淋的理念,我們就以冰沙來研發這個冰。」

異業結合,創造出雙贏的特殊口感,也成為在地冰品的另一選擇。



獨創醬油冰 回甘滋味佳



反課綱微調 學生徒步到雲林 縣長親自接見

反黑箱課綱遊行.雲林.環島.行政法院.徒步環台.爭議性

台灣反課綱爭議延燒,反課綱微調學生發起環島,今天走道雲林,首次有地方首長親自接見,雲林縣長李進勇表示,雲林縣早已決定沿用舊課綱,並鼓勵學生的行動。

徒步走過七個縣市,反課綱學生環島到雲林,雲林縣長李進勇親自出來接見。


                                                 點圖看影片 ↓

雲林縣長李進勇:

「維護我們的意識,維護我們的權利,對政府以具體行動來提出一個導正,這個行動值得我們敬佩」

反黑箱課綱遊行學生:

「謝謝縣長」

為了讓各縣市政府的教育處表態支持學生反黑箱課綱的行動,兩位學生選擇以徒步環台的方式,一一拜訪各縣府教育處。雲林縣長李進勇表示,雲林縣內有兩所高中,雲林縣早已決定沿用舊課綱。

雲林縣長李進勇:「微調的課綱他在程序上是違法的,已經經過行政法院的認定,同時因為爭議性非常大,做這樣匆忙的一個調整,或者是改變,我們認為是有失嚴謹。」

反黑箱課綱遊行學生:

「很漫長,沒有盡頭,我們就只能一直走,想著說,我們抱著退回課綱的決心,我們應該要堅持下去。」

與縣長交談過,兩位學生感到非常開心,看的出來臉上有曬傷,似乎也有點感冒,不過,他們說,再辛苦他們也要繼續走下去。



反課綱微調 學生徒步到雲林 縣長親自接見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29/video/153299.html?




數位打敗傳統 雲林沖洗底片業務絕跡

數位相機.沖洗業務.雲林.記憶卡.相片沖洗.電腦.軟片.底片沖洗

隨著時代進步,傳統相機被數位相機取代,沖洗底片的客源也愈來愈少,雲林縣碩果僅存的一家相片沖洗店,也決定停止沖洗業務,未來雲林地區要送洗的底片,只能集中收件送台中沖洗,讓傳統相機的攝影愛好者,覺得很可惜。

數位相機拍好的相片,存在記憶卡,直接插在電腦上選取要沖印的照片,讓民眾覺得很方便。

                                                    點圖看影片 ↓      

虎尾民眾 黃小姐:

「以前膠卷洗出來,你不知道它的效果,原先拍得好不好,現在這個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洗。」

雖然數位相機普遍,但還是傳統相機的愛好者,堅持使用底片拍照,他們說,傳統相機拍出來的色澤比較自然。

傳統相機玩家 陳席卿:

「尤其我們要保存或是放大,底片的效果,比數位(照片)更棒。」

在虎尾開業50年的這家老相館,老闆說他從高中時期,就開始幫忙家裡洗照片,在民國70幾年的全盛時期,一天要沖洗照片150卷,過年期間甚至會超過300卷,但現在一個月剩不到50卷,數量嚴重萎縮,因此要把沖洗底片服務暫停。

虎尾相館老闆 方傳仁:

「因為時代的變遷,軟片大家已經比較沒有去使用了,我們維持這個(沖洗)機器,可能也不是那麼容易。」

不過客戶如果要送底片沖洗,老闆還是會收件,只是會集中件數送往台中,但取件的時間也會拉長;隨著時代演變,相館也不斷轉型,相片轉印馬克杯、T恤,增加很多客製化的商品,朝向更多元化的經營模式。



數位打敗傳統 雲林沖洗底片業務絕跡



蔦松烏克麗麗樂團 銀髮族展好學精神

烏克麗麗.蔦松.水林.不識字樂團.九宮格.銀髮族.老人學堂

雲林水林鄉最近興起一股「烏克麗麗」風潮,不只小學推廣烏克麗麗,現在蔦松老人學堂還組成「不識字樂團」,2年來10名團員,在一群老師的帶領下,幾乎天天練習,而且已經學會十幾首曲子,這些老學生好學不倦的精神,連小朋友都佩服。

                                                    點圖看影片 ↓

雲林水林的「不識字樂團」演奏出耳熟能詳的台語老歌,這個樂團成員有83歲的二胡阿伯,還有許多78歲的烏克麗麗阿婆,最年輕的是班長張女士也快六十歲了,雖然全是銀髮族,不過學習成果相當動人。

鄭同學:「覺得他們很厲害,可以學到很多首歌,之後表演給我們看。」

雖然年長,但他們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笑容,還會用腳數拍,一同唱和,畫面讓人看了很感動,二年前他們可是連譜都看不懂。

張老師:「因為他們不識字,所以我們就是以色彩,畫九宮格的方式,讓他們去識圖,再來就是音樂教唱,我們先以歌曲的方式,把它的曲子帶熟了之後,然後就開始進入到烏克麗麗,剛開始阿婆就會跟我說,張老師這個比拿鋤頭還要重。」

樂團班長 張美秀:「因為老年人大都不識字,找歌譜也是個大問題,有時候歌都唱完了,他還沒找到,我們都也沒仔細看,他也不會因不識字找不到,別人笑怎樣,都不會,我們的默契都很好。」

78歲李女士:「(現在看的懂譜嗎)有啦,看久就會了,我們都沒讀書的,(現在幾歲),我78歲。」

樂團幾位老學生,二年來幾乎天天練習,而且從不缺課,現在已經學會十幾首曲子。

78歲陳女士:「越彈越愛彈,我後來才去,他們學十幾首我才去,現在我也學十幾首了。」

不只小學推廣烏克麗麗,現在連樂齡的同學都一起加入,讓水林鄉成了名符其實的「烏克麗麗故鄉」。



蔦松烏克麗麗樂團 銀髮族展好學精神




無人機怎麼管?專訪科大空拍團隊

虎科大.空拍機.無人機.台北101撞樓事件.高速公路.雲林農博園區.晶片.空拍

最近陸客空拍機撞擊台北101大樓,行政院決議未來25公斤以上的無人機,所有人及操作者須經過認證,我們專訪了,雲林虎科大飛機工程系空拍機研究團隊,了解在捕捉美景的同時,要如何注重安全。

                                                點圖看影片 ↓  

空中俯看雲林農博園區,從著名的牛軛湖出發,沿湖邊而上,一望無際的綠,圓樓相映其中,景緻非常迷人,這是虎科大空拍機研究團隊的最新作品。

虎科大飛機工程系副教授 鄒治華:「這個湖以前發揮滯洪的一個作用,我從空中來看,牛軛湖 這塊我認為是最漂亮的。」

嘉義新港鄉的黃花風鈴木、古坑桂林落羽松,還有虎尾農博園區等等,透過空拍,畫面顯得更美。

虎科大飛機工程系研究生 劉同學:「我們目前為止,不會在高樓附近飛行,我們比較會選擇安全的地方,空曠的區域,然後人群的上空,我們也會盡量避免,這是為了安全的著想。」

針對台北101撞樓事件,虎科大鄒教授也認同,行政院決議,玩家需要通過認證。

虎科大飛機工程系副教授 鄒治華:「包含操縱的教學、還有一些安全規定,比如說告訴他哪些地方不能飛,這些安全的守則必需要告訴我們消費者。然後就像養狗一樣牠們上面都有植晶片,以後出事的話,找得到機主是誰。」

虎科大提醒玩家,落實起飛前的安全檢查,確認操控手機的電力,還需要電腦同步觀看空拍機狀況,最好是找到達人實地教學,避開高速公路、高鐵、高樓、還有人群,才能真正享受空拍俯看美景的樂趣。



無人機怎麼管?專訪科大空拍團隊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27/video/153223.html?




拼拼湊湊花花世界 拼布達人創意多

拼布.雲林.文化藝術獎雕塑工藝類.設計.貓頭鷹.水彩畫.荷花池.後背包

剛獲得第十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雕塑工藝類首獎的拼布達人周秀惠,是現任雲林社大及職訓局拼布課程的講師,她從來沒有正式學過拼布,卻一頭鑽進拼布的領域,從設計到完工一手包,作品多樣而且創新。

                                               點圖看影片 ↓     

耗費三年才完工的大型歐風拼布,色彩搶眼、實用性高,繡上地方特色「媽祖」字樣的背包,以及這幅剛獲得第十屆雲林文化藝術獎,雕塑工藝類首獎的作品「雪兒」,都是雲林社大講師周秀惠的作品。

社大拼布講師 周秀惠:「它的手法我是運用馬賽克、跟亂貼(手法)下去呈現的,這是我家養了十幾年的雪兒貓咪,想說要留點記憶,因為十歲了,說真的也是老貓一隻了。」

周秀惠也喜歡代表日本福神的「貓頭鷹」,像這個後背包、旅行袋,還有這個時鐘,看似平常,卻有許多貼心的創意在裏面。

社大拼布講師 周秀惠:「裏面它的頭蓋,這邊我們就是用隱形的磁釦,比較少,然後這個比較大的這個,其實它也可以後背,裝一個袋子就好,它的格局,就呈現了三個,然後這邊都是有口袋的,因為我們現在手機在手,要拿也比較方便。」

十三年前一頭鑽進拼布世界的周秀惠,喜歡從無到有的創作生活,像這幅作品,從剪布到縫紉,也花了三個月時間才完成,生動寫實,色澤鮮明。

社大拼布講師 周秀惠:「學拼布以後,對美的事物就會特別的敏感,就會很強烈去研發它,去細看它是怎麼來的,覺得自己的創作有無限可能的感覺。」

像一幅水彩畫、像一件古衣、還有這個荷花池,寫實寫意皆可,周秀惠自在悠遊拼布的花花世界中。



拼拼湊湊花花世界 拼布達人創意多




鉛筆芯微雕達人李健竹 為塵爆傷者祈福

雲林鉛筆芯創作達人李健竹,五年來鑽研鉛筆芯雕刻創作,作品不斷挑戰金氏世界紀錄,最近還特別為八仙塵爆傷者創作一個新作品,名叫「紙鶴」,以表達內心哀傷與祈福之意。

這是鉛筆芯創作達人李健竹的最新作品「紙鶴」,靈感來自最近的八仙塵爆事件。

                                                點圖看影片 ↓    

鉛筆芯雕刻家 李健竹:「因為最近社會上有嚴重的這個事故發生,有些人就受傷,有些人就失去性命,紙鶴代表祈福祝福的意思。」

精細微小的鉛筆芯雕刻,不用放大鏡觀看,眼睛真的很吃力,尤其是這個先把鉛筆芯挖成球狀,還要鏤空雕出活動零件,真是讓人歎為觀止。

鉛筆芯雕刻家 李健竹:「這作品刻的時候,必需先把筆芯鏤空,從筆桿上面把筆芯鏤空,然後再挖出來,最重要的一個技術突破,就是這個關節的部份,讓它可以是活動的。」

每個作品就像李健竹的孩子一樣珍貴,每個都是非賣品,其中最難得的是超越金氏世界紀錄的自動鉛筆芯創作。

聲音來源 李健竹:「這個是0.2公分的尺寸刻出來的,目前這個尺寸是金氏世界紀錄,我刻過後來用自動鉛筆芯,這是0.9毫米的筆芯刻出來的,這個是0.5毫米的自動鉛筆芯,所以在尺寸上面,已經有超越這個金氏世界紀錄的尺寸。」

鉛筆芯質地軟脆、直徑又細小,創作者需要有立體概念,才能完整的完成作品,藝術家李健竹,不斷的自我要求與堅持,希望呈現更多完美作品。



鉛筆芯微雕達人李健竹 為塵爆傷者祈福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22/video/152959.html?




台藝大雕塑系進駐西螺 用大橋廢鋼鐵創作

西螺.雕塑公園.廢鋼鐵.西螺大橋.台藝大.藝術品.電焊

酷夏戶外超過35度的高溫,台灣藝術大學雕塑系金屬組師生,第三度進駐西螺,他們用西螺大橋整修時換下來的銹蝕廢鋼鐵來創作,完成的作品將放置在西螺大橋雕塑公園,供民眾欣賞。

                                            點圖看影片 ↓   

炙熱火花、嗆鼻的濃煙夾雜著金屬電焊機和拋磨機的吵雜機械聲,悶熱的空間裡, 蒙著面罩,身穿厚重的工作服的台藝大師生,個個汗流浹背。

台藝大學生 謝同學:「很熱,超熱。」

雖然辛苦,但同學們專注埋首於自己分配的工作,將一堆西螺大橋整修時換下來的銹蝕廢鋼鐵作為創作材料,轉換成具有生命氣息的藝術品,第一步就是要把原來的漆拋掉。

台藝大雕塑系助教 :「在拋的過程,可能就是要花比較多的時間,然後另外一個,就是因為它鋼骨,重量比較重的關係,所以我們在移動的時候,會需要用比較大的人力。」

成果慢慢顯現出來,像這座藍底色的作品。

台藝大學生 吳同學:「我們是用西螺大橋的廢鋼材,所做的一個西電圖,來反應代表說汰換下來的廢鋼材,是有它的用處,一個新的生命。」

還有這座一樓高的巨型作品,有點寫實又有點寫意,花費的時間和功夫最多。

台藝大學生 許同學:「西螺大橋做橋峰為造型,很多類似藤蔓會往上,會去包覆著橋,因為還沒有做完,之後會採一些花朵,四隻腳沿伸下來,就有點像守護獸,要守護著西螺大橋。」

化腐朽為神奇,也是資源的再利用,這群師生將再為西螺小鎮增添幾件有創意又具有歷史痕跡的鐵鑄作品。



台藝大雕塑系進駐西螺 用大橋廢鋼鐵創作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21/video/152892.html?



赤足馬拉松達人 「凌波微步」跑天下

馬拉松.赤腳.雲林.凌波微步.柏油路.膝蓋.斗六高中.赤足.南橫馬拉松

很多民眾都參加過馬拉松比賽,但您曾經赤腳跑馬拉松嗎,雲林一位高中教師研發了一種新跑法,全程打赤腳,並在台灣多場賽事中,拿下好成績,帶您去看看。

炎熱的夏天,氣溫大多高過36度,無法想像鏡頭前這位先生,竟然可以打赤腳在柏油路上跑步,他還研發一種跑法,叫做「LBVB凌波微步」,像模特兒走台步的步伐,只是,改用跑的。

                                                    點圖看影片 ↓        

斗六高中教師 謝天任:「我穿跑步鞋,我膝蓋都會痛,我的小孩穿鞋跑步也都膝蓋會痛,我就開始懷疑是不是我們基因問題,然後去看外國一本書『天生就會跑』 ,裏面提到說我們祖先在原野中,是不穿鞋跑步的,我才開始練習用赤腳跑。」

他的第一場馬拉松,就是參加南橫一百公里比賽,全程赤腳跑,一出場就贏得第36名佳績。

斗六高中教師 謝天任:「在比賽前我大概只準備一個多月,而且那時候我還完全沒有跑過馬拉松,所以那一場南橫馬拉松,2011的南橫馬拉松,一共有四百個人報名,跑完之後,我竟然得到第36名,而且跑完之後,我的腳完全沒有什麼樣的傷害。」

謝天任參加過的比賽,包括鎮西堡超級馬拉松,堪稱國內難度最高的百公里賽事,還有2012 超馬嘉年華 24小時,成績是176公里,謝老師說,平常並沒有特別做腳的保養,只是每天固定做半小時,旋轉的動作。

斗六高中教師 謝天任:「我們知道我們在運動之前,我們身體溫度是低的,你如果拉筋很容易受傷,第二個我們移動身體,我們跟?它就像迴力車一樣,維持你的彈性,所以拉筋事實上你的彈性會變差,反而不利於你的動態表現。」

上山下海參加馬拉松比賽,都用他的凌波微步,還打破金氏世界紀錄24小時赤足的里程數,叫他赤足馬拉松達人,實至名歸。



赤足馬拉松達人 「凌波微步」跑天下



首創公辦民營藝術中學 成果發表各界盛讚

毯子功.蔦松國中.翻騰.舞蹈.中國古典舞.公辦民營.成果發表會.管弦樂團

雲林縣蔦松國中暨高中藝術實驗班,2015年的成果發表會,第2站來到台北國父紀念館,以弘揚正統藝術文化與道德為目標,學生們所展現的藝術素養,吸引了許多觀眾到場支持。
女子的含蓄柔美、男子的陽剛磊落,還有各種跳、轉、翻騰的高難度毯子功,這是雲林縣蔦松國中暨麥寮高中藝術班,2015年的成果發表會。

                                                點圖看影片 ↓

女子的含蓄柔美、男子的陽剛磊落,還有各種跳、轉、翻騰的高難度毯子功,這是雲林縣蔦松國中暨麥寮高中藝術班,2015年的成果發表會。

國票期貨副總 蔡鎮村:「太棒了,我第二次看,去年12月我在新北市政府那邊看過一次,愈來愈精進,在整體來講,是他的團隊精神,很棒,而且我覺得看不到瑕疵。」

臺北市立健康國小校長 楊士賢:「我知道每個小朋友應該都全心的投入,他生命這一段旅程,就我們來說他非常有意義,而且很紮實,非常非常的成功。」

除了舞蹈班展現精湛的中國古典舞,音樂班的管弦樂團,展現的恢宏氣勢,則讓人耳目一新。蔦松國中是全國第一所公辦民營的藝術中學,以藝術主題學校為辦學宗旨,讓有志學習藝術的學子們,能接受正統且完整的藝術教育。

舞蹈老師 陳雲:「不管你在音樂的領域也好,舞蹈的領域也好,如果有一個宣揚他身心靈的感受,我覺得對我們的國家非常的好,對這些孩子,非常非常的好。」

聖約翰科技大學教授 鄭錫鍇:「以觀眾的角度來做驗收,我覺得他成果非常棒,那我想公辦民營能夠有這樣的成果,可以做為台灣未來,一種新的模式,我覺得可以繼續去嘗試。」
連續第5年的成果發表,學生們在藝術領域裡的優異表現,讓所有與會的來賓們渡過一個難忘的心靈藝術響宴。



首創公辦民營藝術中學 成果發表各界盛讚





蔦松國中連五年藝術成果展 驚豔各界

連續五年,雲林蔦松國中暨高中藝術實驗班,舉辦成果巡迴展演,今年第一場,選擇就從雲林出發,參與學生超過170位,精彩的展演內容,吸引雲林各界人士,到場欣賞。
女子柔美含蓄,男子英姿挺拔,展現中國古典舞特有的身韻、身法和跳、轉、翻各類技巧外,還有東、西方樂器的音樂演奏。

                                              點圖看影片 ↓   

雲林縣政府教育處處長 邱孝文:「真的是水準相當的高,當然這個是雲林縣第一所公辦民營的學校,能夠在藝術的領域上,也能夠帶動全縣學校藝術的一個發展,這個也是當時候我們成立這個學校當時候的一個目的,那現在真的它已經達到這樣的一個成果,我們也覺得非常的欣慰。」

雲林縣元長鄉同濟會候任會長 陳怡如:「今天學生的表現讓台下的觀眾都非常的感動,對,因為感覺到就是說,他們將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以這種方式傳承下去。」
高難度的動作,典雅而流暢的舞蹈,源自紮實的基本功,第一次觀賞的斗六市市長謝淑亞,對師生的用心十分感動。

雲林縣斗六市市長 謝淑亞:「從學生的表現當中表演當中我覺得看到是用心,就是用心兩個字,這樣的成果背後不知道要花多少的心力,要吃了多少的苦頭,要流了多少的汗水,我覺得很不簡單的。」

成立五年的蔦松國中藝術班,以弘揚正統藝術、文化、道德為宗旨,蔦松國中校長張凱瑞希望藉由古典藝術展演,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

雲林縣立蔦松國中校長 張凱瑞:「古典藝術它非常講究的是一些跟心性的一個結合,所以我覺得說學校的這種展演,其實它也有帶有一種教化人心的一些作用,也很希望說能夠有更多的一些民眾啊或者是父母親能夠帶著小孩來看。」

除了音樂與舞蹈的演出,還有生動細膩的寫實作品,吸引來賓駐足,品味古典藝術之美。



蔦松國中連五年藝術成果展 驚豔各界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10/video/152278.html?




紀念戲偶大師徐炎卿 雲林成立觀光工廠

布袋戲.戲偶雕刻.戲偶文創園區.史艷文.金光戲.觀光工廠.工藝

雲林縣是台灣布袋戲的故鄉,已故戲偶雕刻大師徐炎卿,他的後代,為了傳承技藝並感念大師為戲偶工藝所做的貢獻,在當地成立戲偶觀光工廠,讓布袋戲迷能更貼近了解,戲偶的全製程。
                                   
                                                            點圖看影片 ↓

戲偶文創園區導覽員:

「他後來加入了一個螢光漆的東西,就使它晚上看得更清楚。」

雲林縣新成立的布袋戲偶觀光工廠,從10道工法才能成型的頭部製作,到服飾的考究,都詳細陳列說明,讓民眾得以了解布袋戲偶製作的細節與巧思。連國寶級布袋戲大師黃俊雄都到場參觀。

布袋戲大師 黃俊雄:

「布袋戲跟雕刻戲偶本來就息息相關,所以布袋戲要好看,戲偶就要漂亮,戲偶要漂亮,就要提倡布袋戲,去演出,去演變,演變後角色才會多,種類才會多,雕刻者才會動腦筋,雕刻新的東西、創新。」

這是全台史上第一尊大型的金光戲偶史艷文,也是戲偶雕刻大師徐炎卿的大作。觀光工廠的成立,也是大師的後代,為了紀念他為戲偶工藝所做的努力。

戲偶文創園區執行長 徐建彰:

「幕後的製作工藝,呈現給更多的民眾了解。然後我們同時也是為了紀念爸爸徐炎卿大師,他生前為這個布袋戲工藝的付出,我們做子女的希望繼續把它傳承延續下去,才成立這個園區。」

能靈活操控的的3吋龍眼仙,到以父親為樣本打造,有250公分高的炎鉉君,為了多樣化,工廠設計了許多自創偶,希望傳承戲偶工藝,並持續創新、永續發展。



紀念戲偶大師徐炎卿 雲林成立觀光工廠




雜糧專賣店老闆 盼台灣雜糧自給自足

雜糧.專賣店.稻米.產銷班.通路.自給率.食安問題.生產

關心食品安全,有一位資深雜糧專賣店老闆,他發現,台灣稻米自給率不到三成,幾乎大都來自進口,老闆說,如果沒有嚴密監測品質,會引起很大的食安問題。

綠豆、紅豆、還有少見的洋薏仁、紅扁豆,琳瑯滿目,這麼豐富多樣的台灣雜糧專賣店,把高齡八十歲的日本老奶奶,也給吸引來了。

                                             點圖看影片 ↓

記者vs.日本籍奶奶「(妳看到這個雜糧店,妳覺得怎麼樣?) 真的很懷念。」

雜糧專賣店經營一年多,黃裕釗發現,台灣的雜糧自給率非常低,大量仰賴進口的雜糧,倘若把關不夠嚴密,容易造成食安問題。

雜糧行主人 黃裕釗:「糧食安全為什麼說是國安層級,當我們吃的食物都是有毒的,或者我們進口的食物都沒辦法經過嚴密監控的時候,大家身體都吃壞掉了,腎壞掉了、肝壞掉了,我跟你講,台灣光健保就可以拖垮台灣所有經濟。」

黃裕釗期許能由政府來推動雜糧共同產銷班,增加雜糧自給率。

雜糧行主人 黃裕釗:「比如說去推動很多雜糧共同產銷班,為什麼要做共同產銷班,他們才有辦法集體一起去生產,然後一起去打通路,這樣成本才會降低。」

以個人的力量去推廣台灣雜糧,儘管成效有限,但在經歷多次食安風暴後,民眾對台灣小農種植的雜糧,更有信心。



雜糧專賣店老闆 盼台灣雜糧自給自足 




南風攝影展 喚醒環境議題反思

六輕.雲林.濁水溪.南風.環境污染.攝影家.台西村.攝影展.紀錄.工業區

與雲林六輕僅隔一個濁水溪的彰化縣台西村,每當夏季吹南風,村民就飽受環境污染之苦。有攝影家紀錄村民的生活,希望透過展覽,反思經濟成長以及環境問題的關係。

來自彰化縣台西村的老婦人,看著照片頻頻拭淚,雖然不是第一次看攝影展,卻仍然相當傷心。另一位也來自台西村的村民,講起照片的故事,也不禁哽咽。

                                                 點圖看影片 ↓

台西村人 許立儀:「我住在這邊很久了,我住在這裡生在這裡長大,那這一幅畫其實是我們濁水溪畔,台西村拜濁水溪拜溪王,二十幾年前是這個樣子。二十幾年後,這個地方已經不復見了。」

台西村人 蔡惠珍:「剛剛看的那些,都是老鄰居,村民,一個一個就是這樣癌症,這樣走掉,就很痛,只有難過,難過。」

影像拍攝地點是彰化縣大城鄉台西村,位在六輕的北邊,隔著濁水溪與工業區遙望。村里原本有著豐富的海產及農業,但自從工業來了之後,每當夏季南風吹來,居民就得忍受環境污染、農業產值下降、甚至帶走了村民的健康及生命。

紀錄片導演 林家安:「想要反應幾個問題,第一個是當工業來之後,這一群人是怎樣生活的一個方式,那他的生活有沒有改變,大概也可想而知,南風這個攝影展裡面,談的就是有關於,這個文化上的很多記憶,勞動,還有工業化的衝擊。」

南風攝影展以 92幅攝影作品以及紀錄片,呈現20多年來村民生活的改變。為期兩個月的展出,不僅要讓民眾重溫當年家園的回憶,更希望藉由展覽,呼籲政府對環境的破壞有所作為。


南風攝影展 喚醒環境議題反思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702/video/151799.html?



太日樂集在西螺老街表演 觀眾滿街回報

西螺.鼓聲太日樂集.西螺農工.垃圾桶.打擊樂.老街

在炎夏高溫超過36度的情形下,西螺老街難得的熱鬧景象,完全是因為西螺農工太日樂集,鼓聲振振,齊刷刷的動作,讓觀眾雖然汗流夾背,但完全被這些高中生給融化了,人潮隨著鼓聲越大,越聚越多。

鼓聲隆隆,齊刷刷的動作,吸引往來遊客,不畏高溫,專注地看這群西螺農工學生所帶來的精彩演出。
                                                       點圖看影片 ↓

集訓不到兩年,已在許多地方公演過,也讓年紀輕輕的十五位團員,有所體會。

太日樂集成員 廖同學:「我覺得我可以很有自信的說,我比其他的高中生學到更多,因為不只是課堂上的東西,我學到還有包括出去外面演出看到很多很多。」

太日樂集成員:「這幾年學到的就是團隊合作,每一次的演出,都會藉由分配工作,來找尋自己適合的定位、位置,也在這裏面學到很多做人的道理。」

不管是大鼓、桶銅太鼓,或是家裏的垃圾桶都能打,成員開玩笑說,只要一閒下來,看到東西都想打。

太日樂集成員 廖同學:「無聊的時候,我的手會在那邊一起打節拍。」

太日樂集成員 廖同學:「從原本不會的小孩,到現在就是已經可以出去表演這樣。」

成員中幾乎都是第一次學樂器的,經過不斷的練習與默契的培養,15位團員用打擊樂傳遞友情,也將歡樂帶給老街的遊客。



太日樂集在西螺老街表演 觀眾滿街回報



咖啡三重唱 四位校長歌聲傳幸福

咖啡三重唱.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樂器.鋼琴.團體

雲林有四位愛好音樂的國小校長,十多年前他們在一次古坑咖啡節中,共同登台表演,自此四人就組成合唱團,叫做咖啡三重唱,而且到處表演,近日咖啡三重唱受邀,在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演出,精采的演出為當地的民眾帶來一場豐盛的音樂饗宴。

咖啡三重登台獻藝,三人合唱一人伴奏,無論是台語、日文、詩詞曲或是國語老歌,精典歌曲,句句聽來,都讓人回味不已。

                                                   點圖看影片 ↓

文昌國小退休校長 林宜廷:「我們就是用人聲,有時候開玩笑說肉聲,用真的聲音呈現給觀眾面前,一方面避免掉電子器材,產生對我們演唱者的限制,今天我們用純人聲的方式,更能感受到重唱團三位伙伴,自己聲音之中的互動。」

四位分別是溪洲國小退休校長蔡騰芳、僑和國小退休校長賴榮達、文昌國小退休校長林宜廷、莿桐國小現任校長李振哲,四人所組成的「好聲」三重唱團體,十多年前在台灣各地演唱,希望能讓人們重拾幸福感。

莿桐國小校長 李振哲:「我要唱曲子之前,我忍不住要朗誦一首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李振哲校長現場演唱「今夜相思雨。」

時而渾厚,時而溫柔,觀眾聽的入迷,一同唱和,演唱者更投入其中,雖然延平老街屋裡,午後氣溫仍高,但大家的熱情不減,每一首都給予熱烈的掌聲。

僑和國小退休校長 賴榮達:「今天是詩人節,希望做到詩中有歌,歌中有詩的境界。」

在蔡校長全程鋼琴伴奏下,用簡單的樂器,純真的歌聲,享受唱歌的快樂,也分享給他人。



咖啡三重唱 四位校長歌聲傳幸福
http://www.ntdtv.com.tw/b5/20150629/video/151558.html?